由于鸡特有的属性以及与人类语言的交合、相融等原因,鸡在人们的生活当中有其特定的象征意义。鸡的象征意义的广泛性以及对于人们生活影响的深远性是民俗生肖文化中的一笔重要财富。
在人类与鸡的长期接触当中,不但与鸡的关系越来越密切,而且使鸡已经脱离了单纯的禽类形态,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被人们赋予了丰富的象征意义。
鸡鸣日升象征光明
《诗经》中《女曰鸡鸣》开篇道:“女曰鸡鸣,士曰昧旦。”鸡随日升而鸣,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人们天然的计时器,喔喔的鸡鸣成为了昼与夜之间重要的分界点。
清代刘献廷在《广阳杂记》卷一中引述李长卿《松霞馆赘言》中的话说:“酉者,月出之时;月本坎体,而中含太阳金鸡之精,故酉属鸡。”酉指古代纪时法中十二时辰的酉时,现代时间为17-19时,正是月出之时。在八卦中月亮的卦形为坎,象征水,形状是两阴中有一阳,所以李长卿说它“中含太阳金鸡之精”。
然而,鸡为什么没有与太阳升起的卯时相连,而却与月亮出现的酉时相连呢?古人认为,太阳和月亮互为母体,白天月亮在太阳的家中休息,所以太阳升起的卯时属兔,“中含太阴玉兔之精”;夜晚太阳在月亮的家中休息,所以月亮出来的酉时属鸡,“中含太阳金鸡之精”。鸡能够进人十二生肖并与“酉”相对,还是取决于它与太阳的关系的。
其实,很早人们就认识到了鸟和太阳之间的关系,从新石器时期的骨匕、彩陶到汉代的画像砖,都有对于相关图案的发现:有的是双鸟拱日,光芒四射的太阳居中,两只禽鸟呈对称状飞翔,有的是单鸟或三鸟负日飞翔,还有的是日中有三足乌,“乌”即是一种人们想象中的神鸟,三足乌又名三足金乌,也称金乌、阳乌。这种负阳而飞的鸟到底是什么鸟呢?恰恰是鸡,甚至鸡就是太阳本身。《太平御览》引《春秋说解辞》称:“鸡为积阳,南方之象。火,阳精,物炎上。故阳出鸡鸣,以类感也。”
太阳东升西落,而鸡则早鸣晚栖,周而复始、循环往复,因啼叫而唤出太阳的鸡自然而然就与象征着光明的太阳联系在了一起。
鸡蛋与鸡毛象征生殖与爱情
十二生肖当中,鸡与“酉”相对应,而“酉”既有属“阴”的一面,也有属“阳”的一面。古人以此而推之,将鸡作为生殖的象征物而加以崇拜。鸡被看做男性的象征,自古至今都是男性生殖器官的隐语。清代陕西凤翔的年画《人过七十古来稀》,画个老翁抱着孙子,以手抚弄小孙子的生殖器,并题诗曰:“人生七十古来稀,抱着孙孙手摸鸡。”图示的内容表现了老年人对于后继有人以及家庭兴旺的满足和夸耀。
鸡蛋有生育的含义。中国民间,人们在生孩子后,要向亲邻送红皮鸡蛋;已婚妇女要想多生孩子,必须多吃鸡蛋;新娘在新婚之夜还会在衣服里偷偷藏几个鸡蛋,在进入新房时故意跌倒,摔出鸡蛋,以示自己能够生育。
鸡毛还能够传递爱情。在春节期间举行的喜庆活动中,苗族男女青年最喜欢的活动就是“打鸡毛”:男女青年互相抛掷“鸡毛”以试探对方、交流感情。如果姑娘对小伙子无意,便在礼节性地玩几个回合后,声称累了或有事,收住鸡毛离开。如果看上了小伙子,就会越打越欢快。这里,鸡毛便成了传递彼此爱慕之情的桥梁。
酉鸡辟邪是沟通阴阳的使者
鸡鸣于晨,白昼开始,因此鸡鸣成了夜与昼、光明与黑暗的界碑。推而广之,古人还把一岁之始也归功于鸡的报晓,认为鸡能感受到旧岁将尽之“气”,可以送走旧岁的冬寒,迎来新年的春暖。进一步发展,鸡还成了沟通阴阳、人鬼的使者。正因为如此,古人往往在岁末时把“酉”字贴于门上以辟邪。除夕是神鬼出动的时候,需要能够沟通鬼神的鸡来把守门户,以辨别正邪,让祖先回来与家人团聚,而把非其族类拒之门外。
延伸阅读
婚嫁中的与鸡有关的习俗
中国婚嫁中与“鸡”有关的习俗随处可见:古时汉族迎亲让一人抱鸡走在最前面,俗称“开路鸡”;西北地区在女儿出嫁时,母亲要剪公鸡图案作为陪送,隐语阴阳交合、早生贵子;布依族人结婚后如果无子,就会举行求子的仪式,布仪式者会在求子人背上放一只大公鸡,相传只要求子者能把大公鸡背到家里,就会得子;广东客家人还有“以鸡代婿”的风俗,如果举行婚礼时新郎有事不能参加,就会以一只大公鸡代替新郎进行拜堂成亲的仪式。这些婚姻习俗,实质上都是对于鸡象征生殖、生育的具体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