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是十二生肖之中唯一虚拟出来的的形象,是人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古老信仰的体现。正是由于龙形象的虚拟性,才有了千百年来人们对于龙原型的孜孜不倦的探讨。
生活当中,“龙”恐怕是人们最熟悉不过的字眼了,然而静下心来想一想“龙为何物?”却不见得有谁能够回答得上来。由于龙的形象的复杂性,人们对于“龙为何物”的问题便有了不同的答案。
龙为蛇说
在世间所有动物当中,蛇无疑是与龙最为接近的一个,著名学者闻一多先生在研究了龙的起源后得出如下结论:“龙的主干部分和基本形态是蛇。在当初众图腾林立的时代,蛇占据着最主要的位置,龙作为众图腾的合并与融化,实质上是蛇图腾的影响日益强大并且对于许多弱小单位进行兼并和同化的结果……大概在图腾未合并之前,所谓龙者,只是一种较大的蛇,这种蛇的名字即为龙。”还有学者认为龙很可能就是蛇中之蟒。学者何星亮在分析研究了考古学、历史学、民族学的资料以后得出结论:“古时往往龙蛇并称,而蟒蛇为蛇中之王,故古人以最大蛇——蟒来塑造龙的原型。”
当然,龙的原型肯定有一定的对于蛇神秘化的成分。从专家学者对于图腾的研究来看,原始近亲氏族当中有全部都以水中动物或是两栖动物为图腾的,而其中蛇氏族为最大。蛇氏族将蛇神秘化,就成为了龙。实质上,蛇氏族就是对于龙氏族的别称。
龙为鳄鱼说
有学者从反面论证,认为龙的原型不是蛇而是鳄鱼:“甲骨文中的‘龙’‘蛇’各有明确的不同形象,由此可知,龙并不是蛇。相比较而言,龙与鳄鱼却有着许多相同的特征——脸部粗糙不平、嘴窄而长、且有利齿,这些都是除鳄鱼之外其它动物形象所不具有的。”还有人研究鳄鱼也常常在雷雨之前才会出现,并且也有秋天隐匿、春天复醒的冬眠习惯,这些都和龙的习性是及其相似的。
实际上,在一些少数民族的生肖当中,也常常以鱼代龙:维吾尔族的十二生肖与汉族的排列顺序相同,但龙的位置上是鱼;柯尔克孜族的生肖也是以鱼代龙。汉族有个成语叫做“鱼龙混杂”,看来人们真的是分不清楚何者为鱼、何者为龙了。
所谓“龙为鱼”,这里的鱼并不是明确地指代是哪一个种类的鱼,而只是一种虚指,尤其指代那些具有鳞类或有鳞状花纹的水生动物。王充的《论衡·龙虚篇》即有说明:“龙为鳞虫之长”,“鳞虫”泛指有鳞的动物,“鳞虫之长”即为有鳞动物之首的意思,指龙的原型来源于体表覆有鳞片的鱼类、两栖类、爬行类的动物。
龙为松树说
有学者认为中国传说中的龙,原是树神的化身。中国人对于龙的崇拜,是树神崇拜的曲折反映,龙是树神,是植物之神。学者尹荣方还对于龙的原型具体到了松树、柏树等一类的树种,他认为:“龙的原型是‘松’、‘柏’一类的乔木。后世之龙,作为一种动物,固然子虚乌有,但‘动物龙’的形象是如何产生的呢?它是我们的祖先在松的形象基础上加以想象发挥,塑造出来的一种神灵(树神)形象,不仅在外貌上,而且在属性等方面,龙与松都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从龙的具体形象来看,哪一种动物也不能够将龙完全期待,否则也就不能称其为“龙”了。龙的形象是多种动物共同组合的结果,在龙身上有着很多中动物的影子,这就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三停九似”的说法了。
据南宋罗原的《尔雅翼·释龙》记载,王符曰:“世俗常画马脊蛇身以为龙,实则有三停九似说。谓自首至膊,膊至腰,腰至尾,皆相停也;九似者,角似鹿,头似驼,眼似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头上有物如博山,名曰尺木。龙无尺木,不能升天。”在这里,龙已经演化成为一种集牛、马、虎、鹿、骆驼乃至蛇、鱼、兔、蜥蜴于一身的大合成动物了。
延伸阅读
鲤鱼跃龙门
龙门本是今山西河津县西北和陕西韩城县东北一带交界处的地名,黄河流经此处时,两岸峭壁对峙,犹如门户。相传这里原名为龙关,山的一半在河东,一半在河西,像控制河水的两扇大门,龙关由此又称龙门。黄河在龙门一带的落差较大,水流湍急,直泻而下,龙门以下的鱼类,要想游向黄河上游,很难过龙门这一关。但是每年暮春时节,仍有各个江河湖海里的鲤鱼蜂拥而至,逆流而上。据说鲤鱼越过龙门后,会有云雨相随,天火烧去鲤鱼的尾巴,鲤鱼就会变成龙,而没有跃过龙门的仍然是鱼的样子。“鲤鱼跃龙门”的传说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龙和鱼之间也有一定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