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多数人的思维和语言习惯中往往“龙马”并称,在此背后,不仅可以看到人们对于生肖之马的崇尚与赞美,同时也反映出生肖之马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生肖之马产生之初,先民们就将其与阴阳五行扯上了关系。按照《春秋纬说题辞》的说法:“地精为马,十二月而生,应阴纪阳,以合功,故人驾马,任重致远以利天下。月度疾,故马善走。”这就是说,马是属地、属阴的。《易经》中马却与天、阳相对应,突出了马奔放不羁、昂扬超脱的特点。所以,在“马属阳还是属阴”的问题上,古人一直是矛盾的,与此相对应的是,公马所具有的高大、强健的特征被看成是男性的象征,而相母马任重、善走等特点则被看做是女性的象征。如此,龙象征水而能沟通天地,马属午而能沟通阴阳,龙马便自然地走到了一起。
对于“龙马”的定义,《龙马记》中比较明确:“龙马者,天地之精,其为形也,马身而龙鳞,故谓之龙马。高八尺五寸,类骆有翼,蹈水不没,圣人在位,负图出于孟河之中焉。”《周礼·夏官》中也说:“马八尺以上为龙”。《吕氏春秋》中也有类似的说法:“马之美者,青龙之匹”《礼记·礼运》中有“河出马图”,其注疏云:“龙而形象马,故云马图,是龙马负图而出。”这里是将龙马混称。《隋书·经籍志》中《瑞应图》记载:“龙马者,神马也,河水之精。高八尺五寸,长颈,胳上有翼,旁有垂毛,鸣声九音,有明主则见。”
《宋书·符瑞志》记载:“荣光出河,休气四塞,白云起,回风摇,乃有龙马衔甲,赤文绿色,临坛而止,吐甲图而去。”也有人把马比喻作龙的,唐太宗李世民《咏饮马》诗云:“骏骨饮长泾,奔流洒络缨。细纹连喷聚,乱荇绕蹄萦。水光鞍上侧,马影溜中横。翻似天池里,腾波龙种生。”
八卦中称“乾为马”,将马与“天”联系起来,实质上就是龙马的一种变形。相传,汉武帝刘彻曾得到一匹神马,作《太一歌》云:“太一贡兮天马下,霜赤汉兮沫流赭。聘容舆兮逝万里,今安匹兮龙为友。”还有一首《西极天马歌》:“天马来兮从西极,经万里兮归有德。承灵威兮降外国,涉流沙兮四夷服。”这里的马和龙一样,均与水、君王、圣人有着密切的联系。《山海经·北次三经》中“其状如白犬而黑头,见人则飞,其名曰天马。”天马还能像龙一样腾空飞翔。关于天马近龙的描述最出色的莫过于《拾遗记·周穆王》中的记载了:“王驭八龙之骏:一名绝地,足不践土;二名翻羽,行越飞禽;三名奔宵,夜行万里;四名超影,逐日而行;五名逾辉,毛色炳耀;六名超光,一形十影;七名腾雾,乘云而奔;八名挟翼,身有肉翅。递而驾焉。”
龙、马之所以相提并论、混而为一,与原始人的图腾崇拜有着密切的联系。古代中华大地上不乏以马为图腾的氏族。据《山海经》记载,远古时候许多图腾神祗中有“人面马身”、“马身龙首”、“马身鸟翼”、“马状无首”的神祗。可见,马和龙一样都曾是一些氏族崇拜的图腾,并与崇拜龙的氏族相处相融。另外,马崇拜还被人们与天上的星象联系起来,古代以房宿为天马,又称之为天驷或房驷,因此房宿获得许多与马有关的别号,如“马星”、“马祖”、“马龙”、“马王”等。房宿与心宿同属东方苍龙七宿,心宿又称“大辰”,是苍龙七宿——龙星的主体,房、心二宿并成为“辰马”,也就是“龙马”。
总之,龙为虚物,而马人们则常见,马的狂放不羁、奔跃驰骋的姿态经过人们的理想化,便被赋予了尽善尽美、气势非凡的马的特征,这不能不说是人们丰富想象力的体现。
延伸阅读
马师皇的传说
道教传说中有个马师皇,相传为黄帝时的马医,汉代刘向的《列仙传》说他“知马形生死之诊,治之辄愈”。精于医马的马师皇,还能为龙治病。一次,有龙前来,马师皇说:“此龙有病,知我能治。”于是扎针、灌药汤,治好了病。从此,常有病龙从水里出来,请马师皇诊治、再后来,有一条龙索性驮走了马师皇。明代刊刻《列仙全传》中的马师皇,被刻画为正在给飞龙扎针的图景,身旁卧着马。马师皇传说反映了古人心目中龙马归一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