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肖

几千年来,在中国的历法上,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犬、亥猪十二只年兽依次轮流当值,子鼠值岁,丑牛接班,寅虎继任,卯兔候补……斗转星移,幕布一年一启一落,生肖动物也一个接一个,“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形成中华民族代代继传、家喻户晓的传统文化。从古到今,凡中华民族子孙,每个人从出生的那一天起,就有一个生肖伴随一生,终生不变。生肖已成为每个人的出生符号、生命符号之一,是每个人的吉祥物,人们赋予十二个生肖不同的象征意义,共同表达美好的祝愿和心灵的祈求。由于十二生肖具有便于数年纪岁的优点和吉祥祝福的寄托,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得以代代相传,相沿成习,虽经历朝各代和各种社会制度,至今仍盛行未变。
生活中的肖猪文化

在人们平凡的生活当中,尤其是祭祀、婚庆等重大的活动时,总少不了猪的参与。这既反映了猪对于人们生活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是生肖猪文化能够至今活跃于民间的重要原因。

猪在人们观念当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因此传统文化中,“六畜”、“三牲”、“太牢”、“少牢”等场合总少不了“猪”的身影。猪,这个我们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动物,一直以来就是中国流行文化中的一种。

与猪有关的祭祀

猪是祭祀活动中最早用于祭祀的祭品。汉族往往把作为年节祭品的猪称为“岁猪”或“年猪”。汉族风俗,凡重大祭祀活动,祭品必用猪,并以用猪头为重,俗称“猪头三牲”。

过去在四川、重庆一带偏远地区,汉族民间有一种“打母猪鬼”的驱邪活动。凡家中有病灾不幸之事,家中长者便设香案,以打母猪鬼来祭,向神灵许愿,求得驱邪。祭时,要选黄道吉日,杀老母猪,蹄、肝、肠、肺等放在一个筐里,摆在堂屋中间,主持人燃香祝拜,民间认为只要如此,即可“杀死一母猪鬼,驱除一个邪”。彝族“以猪净宅”的习俗与此俗用意略通。

满族跳神的主要祭品也是猪肉。满人有病必跳神,也有无病而跳神者,富贵之家或月一跳,或季一跳,至年底则没有不跳者,从中可见跳神民俗之盛。祭祀时立竿于墙院南隅,置斗其上,把猪肉放入斗中,等待乌鸦来吃食,这叫神享。跳神时女巫腰系铜铃,摇之作声,双手击鼓,口中念念有词。跳完将猪肉拿回家中吃掉,大家必须把肉吃完,否则会被视作不吉祥。满族跳神的实质是祭祀祖先、祈求祖先神灵的庇佑以保平安。满族人民在向一些神灵祈福求财也离不开猪。六月二十三为马王诞日,农户们在寺庙中以猪肉为祭品,谓得到马王欢心则有利于六畜兴旺。

湖北松滋一带有“猪头祭”祈求果树丰收的习俗。每年腊月三十吃团圆饭之前,松滋人要虔诚地祭拜桃树、梨树、杏树等。他们会把隆重的猪头献给果树,希望它们好好生长,多多造福于人。贵州仡佬族也有类似的“拜树节”,时间为正月十四。当天各家各户都准备纯米酒、肥猪肉、糯米饭、红纸、鞭炮等礼品,由近到远进行“拜树”,以感谢果树的赐予并且希望更丰厚的赐予。

与猪有关的婚俗

陕西一带有送猪蹄的婚俗。结婚前一天,男方要送四斤猪肉、一对猪蹄给女方,称为“礼吊”,女方将“礼吊”留下后,还要将猪前蹄退回。婚后第二天,夫妻要带双份挂面及猪后蹄回娘家,娘家会将挂面留下,而猪后蹄退回,俗称“蹄蹄来,蹄蹄去”,表示今后往来密切。东北等地的汉族、满族在结婚前男方送女方“离娘肉”的风俗也与此类似。

云南西双版纳一带的布朗族婚姻中有送串猪肉的风俗。婚礼当天,男女两家要杀猪请客,还要将猪肉切成小块,用竹竿串起来分送各家,以示“骨肉之亲”之意。

与猪有关的美味佳肴

猪肉自古便被许多民族视为美味佳肴,古人在猪肉烹制方面“脍不厌细,食不厌精”,千变万化,形成了南甜北咸、东辣西酸的烹调风格,创造出各具特色的地方风味,如上海糟肉、走油四喜肉、哈尔滨风干口条、广式烤肉、天津五香猪肉干、鞍山枫叶肉干、四川腊肉等。东坡肉也是一道猪肉名菜,传说是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发明的。

延伸阅读

肖猪别名荟萃

生肖之猪除在“乌金”、“乌羊”的别名外,在历史上还有其它几个别名。诗人杜甫在《戏作谐体遣闷二首》中称猪为“乌鬼”:“家家养乌鬼,顿顿食黄鱼。”宋代《漫诗话》对此解释道:“川人嗜此肉,家家养猪,杜诗谓‘家家养乌鬼’,是也。每呼猪则作‘乌鬼’声,故号猪为乌鬼。”宋代《懒真子录》中还说:“乌鬼,猪也。峡中人家多事鬼,家养一猪,非祭鬼不用,故于猪群中特呼‘乌鬼’以别之。”两则材料虽然说法不一,但猪被称为“乌鬼”这一点是相同的。清末贵族祭时还把活的猪称为“黑爷”。《清末贵族生活》中记载祭的顺序时:“后请牲入(活猪,呼为黑爷)。”与此相似的还有“黑面郎”等,也都是猪的别称。

上一篇:民间猪神崇信
下一篇:暂无
元芳,你怎么看?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Copyright © 2017-
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请致邮箱:466698432@qq.com |鄂ICP备13017733号-10